离谱!曾有俱乐部给球员亲属提供高薪合同 补齐差价

https://www.8bo8.net_2021-01-17 10:10_来源:新浪体育

  以租借球员的身份在天津泰达队效力两个赛季的荣昊,没有如天津球迷所愿正式转会留在天津,也没有如湖北球迷所愿回乡加盟武汉卓尔,在“梦开始的地方”,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圆,而是选择重返广州恒大。无论有多少人为此唏嘘包括不解,但这就是职业足球,既然是职业,便要遵从于与一般职场别无二致的企业平台、收入回报等现实,而无法停留在情感、心情层面来看待和解决问题。荣昊只是个缩影,这样的例子,在职业足坛比比皆是。经历了去年疫情之下艰难的赛季,再加上新旧赛季更迭过程中,中国足协推出了限制投资、改“中性名”等一系列严苛的举措和要求,从现在中超各俱乐部的整体备战状态已经能够看出,未来的2021赛季,无论对中国足球而言,还是对各俱乐部而言,都将是个如屡薄冰、举步维艰的赛季。

  活下去,最重要!

  2020年,当“济南文旅”入主曾经的“山东鲁能”成为定局的时候,曾引起山东当地球迷的“强烈不适”,现如今,通过“雷霆出击”保住了俱乐部和球队计划使用的“泰山”之名,之后又引进在上港俱乐部合同到期的国脚级球员石柯,以及上赛季韩国K联赛MVP球员孙准浩等一系列操作,山东球迷对俱乐部新投资人的接纳程度和好感陡然而升,他们几乎成了国内球迷群体中,内心最笃定的一群人。

 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,上赛季从中超降至中甲的石家庄永昌,新赛季搬家到了沧州,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,未来永昌地产集团将和沧州建投集团共同投资经营俱乐部。扎根石家庄八年,积累的疲惫更多还是不舍更多很难讲,但是能有这份出路,似乎让很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,而沧州的球迷组织一句“来沧看球”的邀请,也仿佛是个很好的串联,解开了有些人心中的疙瘩。毕竟,比情怀更现实的是“活着”,倒退一年,2019至2020赛季更迭的时候,从中超俱乐部向下数,一共有17家职业俱乐部“倒下”,起因各不相同,结论都一样──缺乏投资保证,活不下去了。

  让俱乐部和球队稳定地存续下去,保留自己在中国职业足坛的一席之地,真的是当下很多俱乐部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。为什么早早集中的重庆当代队收假时只有15名球员报到,最近围绕着他们的信息,都集中在几名大将转投其他球队?为什么天津泰达队收假时间到底在哪天,竟然引起了外界那么大的反响、猜测甚至恐慌?为什么面对河南球迷强烈反对俱乐部更名“洛阳龙门”,面对有球迷在俱乐部门外悲怆一跪,一方面当地有关部门火速介入、协调解决,一方面又私下感慨,生存与热爱的对立,会令人为难?归根到底,都被植入了关于“如何活着”的大背景之中。

  如何活?想清楚!

  教育部、体育总局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已经超过5年,如今,足球特长考核,又被正式纳入了未来的体育中考,可见顶层设计对中国足球的重视。然而很遗憾,与之相对应的,是诸如2019赛季结束后,17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消失,导致的大批球员失业,以及不断出现的各种状况、负面口碑,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碰撞很“辣眼”,也令人深思,中国足球到底走怎样的路,才能可持续发展。

  就在上周,中国足协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落实工作的通知》,很明显,这是再次强调,各俱乐部必须做好梳理财务状况、履行球员合同等工作,不能存有侥幸心理、不能违规操作,如出现违规,一经查实,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。另外按照中国足协的要求,本月29日之前,各俱乐部还需要提交球员们签字的工资结算表,这也是保证本赛季正常注册的必要条件。

  包括青训体系投入在内,每个赛季6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总额不能突破,国内球员税前500万元人民币的最高年薪不能突破,外援税前300万欧元的年薪不能突破……中国足协给中超俱乐部在投入方面做了严格规定,远期一定会对俱乐部良性生存起到正面推动作用,但是目前却还处于难以避免的纠结之中,包括中国足协,也有和自己“打架”之处,最明显也最敏感的,就是“钱”的问题。比如,中国足协一方面要求自2021年1月1日开始,所有球员必须与俱乐部重新签署符合要求的工作合同,收入上限也严格不能突破,另一方面又做了补充说明称“如原合同薪酬高于新合同约定薪酬,双方应友好协商签署补充协议,约定薪酬差额部分的支付方式”,表面上看,这是为那些握有高薪,合同期又未满的球员,提供的一个“缓冲地带”,但实际上,却明确指向了目前职业联赛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──第三方商业合同,包括一些附加条款,成为国内球员和外教、外援们与俱乐部签约的重要部分。

  “金元足球”时代,听说过比较离谱的故事有很多,比如为了保证一名国内球员拿到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的年薪,除了他的工作合同、商业代言之外,这名球员的妻子、还有其他亲戚,也都得到了高报酬的各种工作合同,这是根本不需要去工作的合同,只是为了给“发钱”提供一个合理性;还比如俱乐部为了给新签约的球员“合理发放”他要求的签字费,曾经以几十万元的低廉价格,向这名球员售卖了价值几百万元的房产……至于外援方面的操作,足球圈内多年积累的“运作经验”就更是五花八门,凡此种种,不能简单去定义中国足球圈内人是精明还是愚笨,只能说,中国职业足坛已经存在的一些行业规则和惯常操作手段,靠中国足协的几张行文,是无法根本解决的。

  经历了“金元足球”拼命加大投入的十多年后,即便在每家中超俱乐部每赛季6亿元人民币投入真正实现的情况下,职业联赛会变成另一种样子,也可能需要一个过程。反过来,假如这6亿元人民币只是“做账数字”,还有很多支出需要用其他方式来消化,那么一切就成了累心的笑话。站在不同的角度,真的很难说国内球员税前“顶薪”500万元人民币,税后275万元人民币到底是多还是少,不过秉承良性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,职业联赛的游戏规则,需要俱乐部、教练、球员及方方面面达成共识、共同遵守,这也是必须,甚至球迷们到底该如何支持中国足球、支持地方球队,如何释放自己的热爱,也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本报记者 顾颖